第5章 音频与视频

最早的时候,因特网主要用于分享学术研究的成果。情况很快就发生了改变,Web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了商业发展背后的动力之源。一转眼,就到了现在。今天的因特网已经成为媒体的天堂,铺天盖地的滑稽视频、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演奏录像,数目之多,令人咂舌。

这种转变之大,难以言表。2005年年初,“那一定是件美事”的梦想,如今已经幻化成YouTube这个世界第三大的视频分享网站。三四分钟长的视频已经占据互联网(以及我们的部分生活空间)。网络巨擘Cisco报告,这种趋势并未减慢,预计到2013年网络流量的90%都将用于视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巨大的转变居然是在HTML和浏览器不内置支持视频,甚至连音频都不支持的现实下发生的。没错,功劳应该记在Flash身上,这个插件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都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盲点,苹果公司的iPad从发布之初就不支持Flash。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HTML5添加了<audio><video>这两个HTML多年来一直缺少的元素。最终,使富媒体得到了标准、一致且不依赖插件的支持。然而,事情并非都那么一帆风顺。主流浏览器公司身陷音频与视频格式的争斗,而这种争斗一点也不比蓝光与HD-DVD的较量更光彩。结局当然不好:没有任何一种音频和视频格式得到所有浏览器支持。为了让媒体文件在HTML5中能正常播放,你必须针对不同格式分别进行编码。本章将介绍这些内容。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用全局的眼光来审视一下HTML5问世之前视频世界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