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摆脱沮丧、孤独,看清最真实的你

30.回顾走过的路,才能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

只有当我们走完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正如一位登高的旅行者,只有经历了脚下蜿蜒曲折的道路,只有越过了不计其数的沼泽,放眼望去,才能得到一个通盘的概况。

所以,只有当我们走完人生中的某个阶段,回顾之前的点滴,才能认清我们全部行为的联系。

《论了解自我》

31.真正的思想不会让噪声横行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累,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充斥着内心,每天身处各种喧嚣中,被迫成为流言的“中介”。

“流言止于智者”,真正的思想不会让噪声肆无忌惮地干扰世间的宁静。所以请保持一片内心平和的净土,在这里没有人云亦云,没有形而上学的恐惧,在这里有真正成熟的自己。最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做噪声的“终结者”而不是“中介”。

《论独思》

32.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就是寻找幸福的契机

寻找幸福有契机。

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拥有幸福,因为放眼望去,绝大多数无须为摆脱贫困而奔波的人,和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耗尽毕生精力的人同样感到不幸。对于这两种人而言,拥有快乐很简单,只要一点点感官的刺激加上些许消遣,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与满足。

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内心空虚、思想枯竭、精神贫乏的人的话,那么就从你的天赋开始,让它成为你逃离无尽琐碎的洞口。透过这个洞口,望向外面,就是漫天的欣喜若狂与享受。

《论题的分类》

33.抛弃虚伪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宁静,是人在抛弃了一切虚伪自负、夸张浮华之后,内心所抵达的境界。如若不为外物而内心摇曳,那么就不会丧失感知任何快乐的本能。

心灵的宁静,其本质就是享受任何片刻。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人生之乐稍纵即逝,必须抓紧当下的每分每秒。

当夜晚来临,我们躺在床上,要提醒自己:仅有的今天一去不返,接踵而至的明日将是新的一日,而且,它也将一去不复返。

《论了解自我》

34.心灵的快乐取决于心灵的力量

快乐是上天无法给予的,也是命运无法添加的,心灵的快乐取决于心灵的力量。其实,快乐应该是我们的本能,精神上的富有决定了我们可以对命运做多大的改变。

在纷繁的灯红酒绿和人为的打磨中,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不会因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丧失快乐的本能而麻木不仁。

《论题的分类》

35.不要以为自己具有某种本没有的能力

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大街上就会游走着无数的“行尸走肉”。这样说,仅仅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不需要发挥自己天赋的职业,而使自己的天赋积压在成堆的文件下不见天日无法得到发展。

为了避免这种在现实中可以预料到的危机,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都应该想一想,我们寻找一条前进的路究竟是为了欣赏途中风景还是为了最快到达目的地,不要以为自己具有某种本就没有的能力而去做本就不合适的事情。

保证健康,培养能力,显然要比一心敛财的行为更加明智。

《论题的分类》

36.反省过去才能告别浑浑噩噩、碌碌无为

很多人在工作与享乐的嘈杂纷乱中度日,浑浑噩噩的从不反省过去的一切,就好像一架嗡嗡作响的旧纺车,连续不断地拉扯着命运之线,日复一日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

过去就像一本书,只有对它反复研习、反思、评判,才会获益匪浅。反省就像注释,没有了注释大部分的生活内容将会变得深奥难解、繁冗复杂。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忠告,它与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法则十分神似——每晚入睡前反省自己白天所做的一切。

《论了解自我》

37.尊重别人会得到相同的满足感

很难勉强别人尊重你,就像你不会勉强自己这样做一样。

牵强附会的附和、低声下气的赞同充其量只是谄媚而不是尊重。但这并不能说明世界上没有值得你尊重的人,只能证明你需要更有心地去发现别人身上值得你尊敬的地方。

或许你没有注意到,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相同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十分充足,因为它关于两个人吻合的价值观。

《论了解他人》

38.不要对未来寄予莫大的希冀

我们常常对未来寄予莫大的希冀,但是我们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这种希冀往往类似于空中楼阁,它只是我们借以驱散心中犹豫和愁闷的依赖。在这个引起我们无限遐想的过程中,不乏幻想错觉。一旦生活的残酷、现实的残忍把这些虚幻击碎,那么我们的内心将会变成粉末不堪一击。

多想想可能发生的不幸,这样往往会给自己提出很多未雨绸缪的建议,一旦灾难出现,就可以做到从容。

《论了解自我》

39.全副武装地与琐事作斗争,并不为之烦恼

小麻烦比大麻烦更能摧毁一个人苦心经营的事业,小鬼难缠,何况它还日复一日地麻痹着你的神经。无聊的明争暗斗,时不时刺你心口一下的流言蜚语,数不尽的小别扭,争不完的小分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小麻烦让多少人苦恼烦闷!其实,应当站在战略上的有利地势鄙视、藐视这些琐碎的小事,面对它们时不要痛心疾首、忧虑焦急,而要利用理智深思熟虑,全副武装的与之斗争,战胜它们。

《人世的命运》

40.不要犯难以纠正的错误

如果一位教师不是去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也不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竭尽全力把灌输现成的思想作为己任,那么他会发现,虽然自己耗费了大量心血,但是学生却越来越不领情,对思想的领悟越来越迟钝。而学生会发现,成年之后,他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纠正由于错误地使用一般观念而造成的错误人生观,悲剧的是这些错误还很难彻底根除。不要犯难以纠正的错误,尤其是在起航的时候。

《论教育》

41.自制是自身力量的体现

塞涅卡说,服从理智就是使万物从属于你。

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东西有太多太多,它们总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无论是工作要务还是生活琐事,人始终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置身于事外,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最大的不幸。

自制就是自身力量的体现,当面对灾害、遭受不幸,能使我们摆脱困境的是理智。理智地通过自制而防御强制,这就是明智之举。

《论了解自我》

42.宽容是本性的必然结果

宽以待人是一种能力,它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而习得。这种能力可以有力地阻止我们做出放肆的行为、说出不羁的言语,从而使我们在和人交往时不至于因为性格差异等不可调和的因素而产生难以化解的矛盾。

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乱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往往都解释成宽容二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论了解他人》

43.人生的智慧就在于于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中寻找平衡

生活中有这样的两种人,一种人沉迷于享受现在,无忧无虑,另一种人沉迷于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谨小慎微。甚至有的人身上兼具了这两种“品质”——一边摸着享受今天的脉搏,一边盯着明天的无限未知。

很少有人能够把当下和将来平衡,在两者中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尺度。不要对眼下发生的事情不耐烦,不要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不相信,顺其自然,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你都能获得幸福。

《人生的智慧》

44.承受孤独才能体会独处的绝妙

孤独、安宁和幸福这三者有什么关系?

孤独是安宁的前提,安宁是幸福的本质。现代人要学习如何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的源泉。孤独者往往不受人注视,就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被人忽略一样,而受人注意的东西往往缺乏价值。

只有当你学会依靠自己,从万事万物中感受到自己的时候,才会明白享受孤独是一种多么玄妙的感觉。

《人生的智慧》

45.反驳其实是荒诞的存在

有的人把反驳当做条件反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理智的。不要试图让别人相信他谈话中的错误,不要试图让别人对他相信的事情产生怀疑,无论你有多么的善意,无论别人的错误有多么的可笑与荒诞不经,你一旦说出来那就是冒犯。

尝试去耐心地倾听,而不是迫切地打断,你只需知道对方和你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那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这并不存在对错。得罪他人不是你的目的,无论你的出发点是否是善意的。

《论了解他人》

46.周遭的一切都可以是获取知识的补充

不要为现实中碰到的某些特别粗俗愚昧或者让你难以忍受的人而感到烦恼或痛苦。这不仅不值得,甚至有可能是你在浪费上天给你的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什么?尝试研究未曾接触过的一种性格。将它当做一种罕见的矿石,将自己当做一位矿物学家,你要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要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理解的结果就是你又在一面交流的围墙上开启了一扇门。

《论了解他人》

47.最虚伪的傲慢是民族的傲慢

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和千百万同胞共享同一份资本,才会把一个民族当做自己最后的依靠,并为之骄傲。

这种有着莫名其妙自豪感的人并不少见,走在大街上往往俯拾即是。这种人因为找不到自己值得骄傲的资本,又被虚荣蒙蔽双眼,他们宁愿看不到自身民族的缺点和不足,也不愿睁开双眼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

你可以为自己的民族自豪,但不要把它作为全部的精神支柱与骄傲的资本,否则只会让你显得愈发孤单与愚蠢。

《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