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莱维纳斯年谱

1906年1月12日(格里历1905年12月30日),莱维纳斯生于立陶宛科弗诺(Kovno),是三兄弟中的老大,其余两兄弟都在二战时死于纳粹手下。他的家族属于当地一个重要的犹太社团。尽管俄语是莱维纳斯的母语,他所学的第一种语言却是希伯来语。他双亲说意第绪(Yiddish)语。在莱维纳斯的思想中,有很多俄国思想家的影子,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激发了莱维纳斯的哲学兴趣。

1915-16年,一战期间,德国占领科弗诺,莱维纳斯一家迁往乌克兰的哈里科夫(Kharkov)。莱维纳斯是当时少数被允许进入俄国文法中学的犹太优秀学生。他一家经历了俄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一段经历对其影响深刻。

1920年,莱维纳斯一家返回立陶宛,莱维纳斯进入科弗诺的希伯来文法中学,同时对欧洲文明深感兴趣。

1923年,在进入大学之际,莱维纳斯原打算进德国的大学,可最终进了斯特拉斯堡大学,这是离立陶宛最近的法国城市。莱维纳斯最初的兴趣在古典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但很快就转向了哲学,尤其是胡塞尔和柏格森的哲学。在莱维纳斯的自传中,他提到了反弗洛伊德心理学教授布隆代尔(Charles Blondel),古典哲学教授加尔特隆(Henri Carteron),社会学教授阿勒勃瓦斯(Maurice Halbwachs)和哲学教授波拉狄纳(Maurice Pradines)。尤其是后者作为莱维纳斯的论文导师,向他指出了伦理对于政治优先性的问题。

1926年,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进入斯特拉斯堡大学,与莱维纳斯建立了终身的友谊。

1927年,获得哲学文凭,并且受伽布列鲁·派费鲁尔(Gabrielle Pfeiffer)的影响,仔细研读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并最终选取胡塞尔的直觉理论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1928-1929年,在德国弗赖堡渡过了一个学年,参加了胡塞尔在弗赖堡最后一次讨论班和海德格尔的第一次讨论班。在此期间,莱维纳斯研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并深受影响。

1929年,莱维纳斯在《法国及外国哲学评论》(Revue Philosophique de la France et de l'Etranger)上发表对于胡塞尔《观念Ⅰ》的评论。

3月18-30日,在达沃斯(Davos)目睹了海德格尔和卡西尔的那场著名的争论。

返回斯特拉斯堡后,莱维纳斯着手完成他的博士论文《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1930年在巴黎出版)。这本书向法国哲学界介绍了德国的现象学。

1930年,莱维纳斯成为法国公民,与儿时结识的赖莎·利维(Raissa Levi)结婚。在巴黎“以色列联合会”谋得一份教职。由于莱维纳斯没有哲学的教师资格(Agregation),所以他不能申请大学的教职或在公立学校(Lycee)任职。莱维纳斯承认,由于他希腊语知识的缺乏而没有获得教师资格。

1931年,莱维纳斯与伽布列鲁·派费鲁尔合译了胡塞尔的《笛卡尔沉思》。他负责其中第四和第五沉思,这部分内容讨论的正是胡塞尔的“主体际问题”。

1932年,开始写作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当得知海德格尔加入纳粹后,便放弃了写作。当年发表了写作的片断“马丁·海德格尔与存在论”,这也是法国第一篇关于海德格尔的论文。莱维纳斯始终对海德格尔怀有非常复杂的感情。

1931-1932年,加入每月一次的在马塞尔(Gabriel Marcel)家的哲学沙龙,在此他曾遇见过萨特和其他法国知识界的精英。

1933年,间或参加科耶夫(A. Kojeve)在高等实用学院(Ecloe des Hautes Etudes)开设的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讲座(1933-1937),遇见伊波利特(Jean Hippolyte)等人。用立陶宛文发表“法国和德国文化中的精神性观念”。

1934年,莱维纳斯发表对纳粹现象的哲学思考“对希特勒主义哲学的反思”,刊登在法国左翼天主教的杂志《精神》(Esprit)上。

1935年,女儿西蒙(Simone)诞生,后来成了医生。

在《哲学研究》(Recherches Philosophiques)上发表莱维纳斯第一篇原创性的理论文章“论逃避”,表达了他试图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决裂的努力。

1939年,应征入伍,担任俄语和德语翻译。

1940-1945年,1940年6月在法国陆军第十军中被俘。被关在战俘营中,靠近北德的马格德堡(Magdeburg)。因为莱维纳斯的军官身份,所以他被关在战俘营而不是集中营。而他在立陶宛的家人都死于纳粹的大屠杀。莱维纳斯的妻子和女儿在法国朋友的帮助下,劫后余生。战前与莱维纳斯生活在一起的岳母,被驱逐出巴黎,惨遭杀害。莱维纳斯在此期间写下《战争笔记》(从没有发表)。他发誓再不踏上德国土地一步。

1945年,莱维纳斯回到巴黎,与家人团聚。由于卡辛(Rene Cassin)的介绍,莱维纳斯担任了东方以色列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Isaelite Orientale)(ENIO)的校长。他一家就住学校附近,直到1980年。这一职务使莱维纳斯在这一期间越来越重视探讨犹太事务,并开始解读犹太教。他的解读根植于文本,显示了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和普遍主义的视角。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塔木德》解读的文章。

1945年,莱维纳斯与亨利·纳尔松(Henri Nerson)建立了密切的友谊,纳尔松医生为莱维纳斯引见了犹太传奇人物舒萨尼(Monsieur Chouchani),莱维纳斯跟随他学习《塔木德》。

1946-1947年,莱维纳斯受索邦的哲学教授让·华尔(Jean Wahl)的邀请,在哲学学院做了四次讲座,1948年以《时间与他者》为题出版。该书受到波伏娃的批判,她在《第二性》中对莱维纳斯把女性作为“他者”作了批判。

1947年,莱维纳斯出版了他第一部著作《从存在到存在者》。该书写作于战争期间。早在1946年,莱维纳斯就在让·华尔创办的杂志《丢卡利翁》(Deucalion)的第一期上发表了该书的片断“有”(ilya)。

1947-1949年,跟随舒萨尼用希伯来和阿拉米语(Aramaic)研究《塔木德》。在莱维纳斯的《塔木德》研究中,他经常提及舒萨尼。这段时间舒萨尼甚至住在莱维纳斯的家里,而莱维纳斯也停止了哲学的写作,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塔木德》。当时跟随舒萨尼学习《塔木德》的还有维厄瑟尔(Elie Wiesel)。1968年,舒萨尼死于南美。莱维纳斯则在该年第一次出版关于《塔木德》的论文《塔木德四讲》。

1948年,莱维纳斯在《现代》(Les Temp Modernes)杂志上发表“实在及其阴影”,批判艺术。

1949年,莱维纳斯的儿子迈克(Michael)出生。他是巴黎音乐学院一位公认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分析教授。

发表《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一起发现存在》,该书收集了莱维纳斯战前关于现象学的许多文章。1967年再版时,他加进了“语言与亲近”等文章。

1951年,在《形而上学与道德评论》(Revue de Metaphysique et de Morale)发表“基础存在论基础吗?”对海德格尔作出了明确的批判。

1952年,第一次访问以色列,以后在70年代和80年代,莱维纳斯又再次访问过以色列。

1956年,被授予荣誉军团骑士(Chevalier de la Legion d'honneur)。

1957年,在《形而上学和道德评论》上发表“哲学与无限的观念”。这篇论文是对莱维纳斯50年代工作的一次最好的总结,并预示了《总体与无限》的思想,在此莱维纳斯发展了笛卡尔关于“无限”的观念。

作为“法语犹太知识分子大会”(Colloque des intellectuals juifs de Langue Francaise)的创办人之一,莱维纳斯与此有密切联系,一直到90年代。这个会议在战后重建了法国犹太知识分子的社团。他们试图在当代社会、政治和哲学问题上与犹太宗教建立联系。

1960年,莱维纳斯在一年一度的“法语犹太知识分子大会”上发表关于《塔木德》评论的闭幕词。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1991年,达30年之久。他总是通过这些解读《塔木德》的文章来讨论当时知识界、政治界的问题。

1961年,《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在荷兰出版,作为著名的现象学丛书中的一本,得到了卢汶(Leuven)胡塞尔档案馆的资助。该书1960年曾遭伽利玛出版社(Gallimard)的拒绝。

1961-1962年,布朗肖在《法兰西小说月刊》(La Nouvelle revue Francaise)发表了三篇文章,据信是受到《总体与无限》很深的影响。

1962年,《总体与无限》出版不久,受让·华尔的邀请,莱维纳斯在法兰西哲学学会发表演讲“超越和高度”。该文被认为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该书早期的论证所作的一个概括。

1963年,《艰难的自由》出版,这是莱维纳斯犹太主题的论文集,除了关于犹太教育的文章,还有对于当时事件和人物的广泛评论。其中还包括了莱维纳斯最初的《塔木德》评论,讨论的是弥赛亚的主题。另有一篇题为“签名”的莱维纳斯自传。

1964年,莱维纳斯被任命为波瓦提埃(Poitiers)大学的哲学教授。莱维纳斯保留ENIO校长一直到1980年。由于埃里克·维尔(Eric Weil)的反对,莱维纳斯当初竞争Lille大学的教职没有成功。

在《形而上学和道德评论》上发表“意义和感受性”,与梅洛·庞蒂的争论。显示了莱维纳斯在哲学上从《总体与无限》到《别样于存在,或超越本质》的过渡。在此“踪迹”、对“在场”观念的批判已经浮现,这对德里达哲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德里达的“暴力与形而上学”分两期在《形而上学和道德评论》上发表。1967年在《写作与差异》中再次发表。值得指出的是,该文在莱维纳斯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1965年,成为法国犹太-基督徒友好协会(l'Amitie Judeo-Chretienne de France)的成员。犹太-基督教友好的主题成了莱维纳斯后期写作的主题之一。

1967年,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巴黎第十大学(Paris-Nanterre)的哲学教授。

在布鲁塞尔发表演讲“替代”,这篇文章表达了《别样于存在,或超越本质》一书的核心思想。在此对于“他者”的责任被认为是内在于自我的。

1968年,《塔木德四讲》出版。

尽管莱维纳斯远离1968年的风暴,但他还是用哲学对此作了回应,他在1968年写了“人本主义与无基始”,1970年写了“没有同一性”,以此回应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反人本主义。1969年写了“犹太教和革命”来回应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和学生的激进主义。

1970年,被芝加哥的罗耀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同一天,莱维纳斯与汉那·阿伦特见面,他对阿伦特大唱美国民族主义赞歌深表疑惑。

1971年,被授予阿尔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wer)哲学奖。

1972年,《他人的人本主义》出版。

1973年,被任命为索邦(巴黎第四大学)的哲学教授,在他1976年退休后成为荣誉教授。

莱维纳斯一直在索邦继续他的讨论班,一直到1980年。

1974年,《别样于存在,或超越本质》出版,许多学者认为这是莱维纳斯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其最晦涩的著作。

1975年,《关于布朗肖》出版,其中包括关于这位老朋友的三篇文章和一篇对话。

接受荷兰莱顿大学(Uiversity of Leiden)荣誉博士学位。被任命为瑞士弗赖堡大学访问教授,很多年来莱维纳斯都会在那里教一小段时间。

1976年,《专名》出版,其中有论述关于阿格农(Agnon)、布伯、塞兰(Celan)、德欧姆(Delhomme)、德里达、伽贝(Jabe)、利奥塔和让·华尔的文章。接受比利时卢汶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77年,《从神圣到圣洁,关于塔木德的五篇演讲》出版。

1980年,《关于莱维纳斯》出版,其中汇集了布朗肖、德里达、伽贝、利奥塔、保罗·利科和其他人关于莱维纳斯的文章。

接受瑞士弗赖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在教皇保罗二世访问巴黎期间,教皇会见了莱维纳斯。教皇在1959年曾经写过关于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的论文,对现象学的伦理学之于基督教形而上学的关系非常有兴趣。1980年,莱维纳斯写了“红衣主教Wojtyla的哲学思想”一文。

1981年,接受以色列巴-伊兰(Bar-Ilan)大学的荣誉学位。

1982年,《超越章句》出版,包括莱维纳斯五篇塔木德解读和一系列关于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和政治的文章。

《来到思想中的上帝》出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论文集,充分显示了莱维纳斯后期思想中的神学向度,最主要的是“上帝与哲学”(1975年)一文。这本书被授予查理-赖维圭(Charles-Leveque奖)。

《伦理与无限》出版,这是莱维纳斯与菲利普·奈蒙(Philippe Nemo)的一系列对话,最初是在法兰西电台播出的。该书对于莱维纳斯的思想给予非常出色的评论和介绍,是了解他思想的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1983年,在海德堡被授予卡尔·雅斯培尔斯(Karl Jaspers)奖。莱维纳斯的儿子代父前去领奖,因为莱维纳斯战后发誓不在去德国。

1984年,“超越与可理解性”发表,是莱维纳斯后期思想的一个简要概括。

1985年,4月被选为艺术与文学骑士(Commandeur des arts et Letters)。

1987年,受国际哲学学院院长的邀请,发表“渴望”,对在巴黎的“海德格尔事件”给予评论,德里达则写了《关于精神》。这是莱维纳斯第二次在公开场合讲演涉及海德格尔,第一次是在让·华尔的讨论课上。

《主体之外》出版,收集了莱维纳斯后期的哲学论文。

1988年,《在众国族的时代》出版,其中包括了五篇《塔木德》解读,尤其涉及犹太教和基督教关系的神学文章,以及涉及摩西·孟德尔松和弗兰兹·罗森茨维格的文章。

1991年,《我们之间:关于他者之思》出版,收集了莱维纳斯的一些重要的论文和访谈。

1994年,《历史的命令》出版,收集了莱维纳斯先前发表的杂志文章。

1995年,《相异性和超越》出版,收集了临时的文本、百科书的条目和访谈。

在与疾病长期搏斗之后,莱维纳斯于12月24-25日深夜,在巴黎去世。德里达在28日的葬礼上发表“悼词”。

1996年,《塔木德新解读》在莱维纳斯去世后数周出版,收集了莱维纳斯在1974年,1988年和1989年发表的塔木德解读。

1997年,德里达《对埃曼纽尔·莱维纳斯的礼赞》发表。

(本年谱参考西蒙·奎茨利“Emmanuel Levinas: A Disparate Inventory”编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