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幸福=想要拥有的/拥有想要的

在两岁前变成又聋又哑,但海伦·凯勒是难以想象的幸福模范。她于1880年出生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种植园,学说话和走路的速度都比同龄人快。但就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类似脑膜炎或猩红热的疾病夺去了她余生的视觉与听觉。

海伦·凯勒可以在没有尝到幸福滋味的情况下孤独度过一生。但是她在良师益友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排除会把她与世界隔离的残疾所带来的一切困难,成为美国首位获得大学学位的聋盲人。她还成了一位多产的作家与演说家,不仅战胜了身体缺陷,而且成了所有人的榜样。

如果说有谁有权利去抱怨生活的苦涩和无情,那个人一定是海伦·凯勒。但她却对此表示感恩,因为正是这些缺陷让她找到了她的使命。对于幸福的本质,她是一个较有深度的评论员。“很多人对真正的幸福的认识有偏差。幸福不能从自我满足,而要通过为崇高的使命服务而获得。”她还写道,“当一扇幸福之门关上时,另一扇就会打开;但是我们常常眷恋着那道关上了的门,而没有看到另一扇门已经为我们敞开。”

肉体和精神上的挫折可以在你生活中引导你去开启另一扇门,或让你更加珍惜生活。我有一个朋友,他曾经暂时性地失去了嗅觉,这让他更加珍惜他自己所拥有的其他感官和他的健康。无论是在打篮球时弄伤了手,还是在环球旅行之后感染了肠道寄生虫,我发现这些最大的健康挑战其实是在警告我,让我时时注意,以使我的人生更加圆满和幸福。

幸福常常披着不一样的外衣。美捷步总裁谢家华在自传体著作《三双鞋》中指出,大部分的幸福可以分为三大类:快乐、激情和使命。看起来好玩有趣的派对女郎或摇滚歌星扮相,充满了放纵的乐趣,但这是短暂的。快乐常常是因外界的刺激,因此人们不断寻求更强烈的快感。当你感到参与生命心流的热情时,激情驱动的幸福就此形成。最后,幸福会以平静或者有目的的极乐形式出现,当你超越本身需求时,它似乎来自比你更宏大的地方。

幸福已成为商界和政界领导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些国家在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指标以外,为他们的人民添加了国民幸福指数(GNH)。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不丹,这个可爱的国家衡量的是能产生幸福的4大支柱、9大指标和72个标准。虽然不丹政府的幸福指数调查得到了热烈的赞赏,但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度主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和哥斯达黎加。Facebook上甚至有一个用来计算世界人民幸福指数的应用程序。我们可能都渴望幸福,但其含义和实践却很难统一。

我认为对“幸福”的最佳描述出自海曼·萨哈特牧师1954年的著作《真正的生活欢乐》,书中提出了如下智慧:“幸福不是拥有你想要的,而是想要你已经拥有的。”他的灵感可能来自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中的“知足者常富”,或许他是改写了苏格拉底的话“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对将来也一样不会满足”。许多宗教领袖认为,想要得到你拥有的要经过思考、行动和感知到最平凡的生活也是神圣这三方面。这事实上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信仰。

你是否倾向于将幸福看作一种生活目标或一个物品,或者拥有的物品越多越好?我们通常认为,当我们满足我们的本能或欲望时就会幸福。是吗?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不就存在于《美国独立宣言》里,并潜伏于我们的基因中吗?字典中把“追求”这个词解释为“充满敌意地寻找”,那么你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是否也心有敌意?我们确实能在实现目标和累积物品时获得乐趣。但是很多时候,那种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和过程却比达到的目标更加令人感到幸福。

想要与拥有

这个方程也许有点儿不好理解。“想要拥有的”和“拥有想要的”这两者有何区别?(我的一些朋友喜欢把这个方程简化成“拥有”除以“想要”。)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00万个人博客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判断幸福感的产生来源以及与幸福感有关的其他感觉。高居榜首的关键词是“满足感”,事实上,列表中大部分共存的情绪都与感恩、和平或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有关,这些情绪都可以归为“想要拥有的”阵营。剩下的一小部分,比如兴奋和乐观的情绪则可以看作“拥有想要的”这种类型。年轻人的幸福感多半来源于刺激感与未来的设想,而年长者则倾向于将幸福与平静的现况挂钩。

这也是“U形曲线论”(《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的封面故事)在衡量个人幸福时出现的部分原因。人的一生中幸福感最强烈的年龄段是18~21岁,在这之后,幸福感逐渐递减,46~50岁时跌至谷底,而这正是焦虑和挫败感最强的时期。令人惊讶的是,之后幸福感会慢慢回升,直到80岁时人们会感觉比20岁的时候更加幸福。那么,让我们翘首以盼吧!

和所有的除法等式一样,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是增大被除数和减小除数。在这个特殊的等式中,掺杂着一些佛学的元素。在这个等式中,彻底消除对拥有事物的依恋会使人感到无限幸福。但我认识的一些最幸福的人却做着相反的事,他们渴望追求新鲜的东西,同时也学着用一个健康的被除数去平衡这些欲望,那就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也许成功应该定义为“拥有想要的”,而幸福应该是“想要拥有的”。成功和幸福经常被混为一谈,但是成功是策略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而幸福则倾向于对现状的知足与感恩。心理学家在临床研究中表明,幸福感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表达和感受恩典。该调查同时表明,那些“策略上的最大化者”(受成功激励的人)的幸福感远远不及那些“知足者”。幸福的人更关注“舒适的生活”而不是“更好的生活”。

所以这个等式也可以改写为:

image172-1

当你把赐予的幸福设想成会蒸发的一样东西,你在那一刻会更容易体会到感恩的心情。幸福的人不像自恋者一样觉得拥有特权。在他们眼中,生活像一杯在炎炎烈日下的冰激凌,及时吃掉它要比你去寻找巧克力酱好得多。太多人因为过着策略最大化同时做许多事情的生活而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就像约翰·列侬所说的:“生活就是当你疲于奔命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富人和穷人,欲望和需求

有些人认为口袋里多点儿钞票能令他们更快乐。这本无可厚非,但只适用于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的美国家庭。穷人的压力很大,尽管研究人员发现低收入自身并不会引发悲伤,但确实会引起一系列富人不用担忧的问题。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如果你年收入超过75000美元,你个人的脾气和生活环境带给你的满足感比金钱的影响更大。生活环境带给你的幸福感仅占10%(包括你挣多少钱),而40%取决于你主观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有50%的幸福感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这就像那些源自你家族遗传的身高、体重一样。

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了高收入所带来的一个正面副作用:收入越高,人们对生活的感觉越好。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人宁愿少赚点儿钱,但前提是比身边的人要多。位置消费论,即我们心中与他人关系的位置,成为我们对自己快速评判的一种方法。你愿意生活在周围大多数人收入为15万美元而你收入为10万元的环境里,还是生活在自己收入是75000美元而他人收入是50000美元的环境中?这是很多上了年纪的美国人考虑退休后搬到发展中国家去的一个原因。(这也是造成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沿海地区的房地产价格飙升的部分原因。)

我们跳上心愿的跑步机,作为一种追求幸福的方式。我们的目标不时地在变动,同时还要留意着别人的举措和自身膨胀的欲望。叫人无奈的是,我们越是把幸福当作靶心,我们就离它越远,而在这一路上,我们又混淆了自己的贪欲和实际需求。

实际上这种对幸福的需求是“假设式”(if-then)想法。我们相信如果(if)我们能达到一个目标,然后(then)我们自然会变得更快乐、更富有、更美丽,这个信念背后总有一个方程。有时候你一意孤行,认为眼下正在做的这件事对你的幸福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这些真的值得吗?有时候的确是,但更多的时候不然。问问那些一夜暴富实现最初梦想的彩票中奖者。通常,过不了几年,当他们的生活被新一轮的选择、挑战和欲望所侵蚀后,他们的幸福感就会降至中奖前的状态。一项耗时36年的研究发现,维系一个四口之家所需收入的增长率与他们实际收入的增长率是一致的。有些人说这就是“双倍原则”,因为我们似乎习惯于索取比实际拥有的多一倍。这也是现今许多国家人们的实际收入虽然增加了,但是幸福感不比50年前高的部分原因。

保守派学者乔治·威尔认为,需求“在当代美国的定义是指48小时内想要的”,结果就是一个“需求与想要间的模糊”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总会有些东西是你需要而没有的,而生活中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呢?拿出一张纸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请思考片刻:“我生活中最需要的十样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写出你的前4个答案,就是亚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基础的水、食物、睡眠和空气。如果你长期缺少这些生理需求当中的一项,你的生命就无法维系。试想一下,切断了其中任意一项的供应,或者想象像海伦·凯勒一样失去五种感官中的其中两个,你就会意识到生活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4种基本需求,请填写其余的6个。现在你是否意识到你的需要也可以这么简单呢?

接下来,列出你目前最希望得到的十样东西。可能包括减掉20磅体重、一辆新汽车、一所更大的房子,或者只是从配偶那里得到更多的爱。有需求是很好,但在很多情况下,需求是很不容易满足的。所以通常是当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时,你才发现你的邻居比你更苗条、更富有,得到的家庭温暖也更多。我们都在玩这样的心理游戏,直到现在仍乐此不疲。

而现在,是该换一种游戏的时候了。英国散文家约翰·卢伯克写道:“幸福就像小提琴一样,需要不断地练习。”倘若获得幸福的秘诀只是需要不断练习这种情绪,而不是奋力追求呢?

image174-1

幸福要如何实践呢?第一步就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和你练习高尔夫球挥杆动作一样,幸福也是可以练习的。在《幸福的方法:以科学方式获得你要的生活》一书中,作者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方法。她的建议包括:经常表达感激之情,对未来的憧憬保持乐观态度,尽情享受生活里触手可及的幸福时光,坚定生活目标,巩固人际关系并作为你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氧气。

用艰难的方式学习这个方程

正如我在第8章里提及的,我最接近死神的时刻发生在2008年8月19日,当我正在追寻我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把那次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经历当作万能之神在提醒我,应该更感恩自己现有的生活和放下手上单调的工作。

留意到这个信息,我意识到我在这个方程中的除数过大,于是我采取了以下三个步骤来增大被除数:首先,我将公司总裁一职(我首席执行官以外的职务)让给了我们非常能干的首席运营官。其次,我列出了与我生活不再有关的义务和“必做”的清单。其中一项意味着我从一个非营利董事会中辞职,另一项意味着放弃每周日收看美式橄榄球联盟的电视节目。这也意味我要少花甚至不花时间,在那些不能给我的人生带来乐趣的人身上。

这样的改变让我在生活中腾出大块的时间去做我想做或体验的事。我用更多的时间和儿子与那三个可爱的孙子相处,还努力练习冥想和瑜伽。我逐步意识到该经营何种友情,并愿意花更多时间和我的四个密友一对一地相处。我也重新开始实施每个季度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果蔬汁断食法。有时人只有在失去后才会感激已经拥有的。在我结束断食后我会感到非常振奋,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神清气爽,而这也教导我:人必须知足常乐。

解析这个方程

image176-1

每年腾出时间对“想要拥有的”作总检查。积极心理学家、著有突破性著作《真实的幸福》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倡一种称为“元月回顾”的年度实践做法。在新年过后不久,他会抽出一天的部分时间去关注自己生活中在下列几方面的满意度:爱情、工作、财务、娱乐、朋友、健康、创造性以及整体。然后他会根据每一类别在每年的变化画出一幅曲线图。我在作年度回顾的时候还把家庭和精神因素添加进去了,并花了些时间细细品味这些细节,试着想象如果生活中缺少了它们会怎样。比如你会考虑到和社区或精神组织的关系,闭上眼睛问问自己:“如果生活中少了这些方面,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这些方面缺位能使你心情更好,用这样的年度检查,好好理解你生活中拥有这样的礼物也能成为启发和感恩的方式。

和幸福的人一起体味幸福。如果《福布斯》杂志报道了全世界最富有的400人后也报道全世界最幸福的400人,那会是什么样?也许现在我们该探寻更值得的事情了。要不要列出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里四个你最幸福的朋友、生意伙伴或家庭成员?如果可以抽出些时间和他们相处,你将目睹他们更专注于这个方程的被除数而不是除数。想想你在那四个人身上能学到的关键东西是什么,然后开始实践,并估量它对你生活的影响。埃里克·霍弗写道:“当人们可以自由行事时,他们常常互相模仿。”经过证实,幸福是具有感染力的。哈佛大学的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发现,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对你幸福感的影响比你口袋里额外多出5000美元更大。事实上,如果你朋友是幸福的,那你也幸福的可能性会增加15%,而每一个较远的关系只会降低5%的影响。我们知道打哈欠和笑声会传染,但现在你知道幸福也是会传染的。

创造正确的幸福栖息地。在《选择正确的池塘》一书中,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指出,我们会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做出慎重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周遭对我们的欲望和需求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或同事总是在追求全新的刺激和新鲜事物,这样可能会让你有挫败感,除非你也在不断地追寻某种目标。我知道身边那些A级的首席执行官们不会是我的幸福之源。我有许多艺术家朋友经常入不敷出,而我则是常常诸事缠身。和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共度一下午总是使我意识到人生缺乏的是时间而非金钱。生命的结束是因为时间耗尽,而不是金钱。他们也使我明白把钱花在一些亲身体验的事情上,而不是物质上,你就不会总是和邻居们去比较,因为那些经历是难以衡量和对比的。加之你在和别人分享你的经历时,那些感情上的联系和至死都不灭的回忆,都会积极地影响到你的幸福。

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如果积极心理学家的建议是正确的,即感恩在你幸福的蛋糕上是最重要的材料,那你应该着手去准备蛋糕所需要的材料。但是幸福问题研究专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建议,在这份材料配比表里不能添加过多的“感恩”,因为这样就像蛋糕放了太多糖。为值得感恩的事情写一本日记,它会让你更清楚生命中珍贵的东西能给你带来更多幸福。但和你所爱的人一起度过有品质的时光比每周三次甚至更多时间去记录感恩更有意义。更好的是,如果你在日记里每周记一次感恩的心得,请记得在一周内向那些你提及的人表示感恩。感恩是提醒你“想要拥有的”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本章需要一个小贴士的话,那就是“追求幸福时要小心”。幸福是随之而来的,刻意追求时要小心。法国小说家柯莱特对此有句忠告:“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我只希望我能更早意识到这一点。”你以为幸福溜走时,其实它还在你的身边。你要能看出它来临的形式,意识到生命中的宝贵礼物只有在失去后才发现它们一直被我们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