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少在背后议论别人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相信很多人都在背后说过别人的是非长短。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说人坏话者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有人说别人的坏话时你不要多嘴

对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的行为,你应该端正态度,认真考虑这种事。因为说他人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及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

有两个好朋友因为职位的调动而闹得彼此极不愉快。两个人虽然平时见面还都装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一旦分开,就会向对方发起“攻击”,将对方的“坏”处添油加醋地讲出来。身为他们共同的朋友,你当然成了他们发泄对对方不满的汇集点。当甲对你说乙的坏话时,你应尽可能地保持沉默,在适当的时候加进一两句劝导的话,不对乙加任何评语;当乙对你说甲的坏话时,你同样不要对甲加任何评语,在适当的时候对乙劝导几句。无论是甲说的还是乙说的,都让所有的话到你这里截止,再不外传。一段时间过后,当甲乙二人都冷静下来时,回想起他们在你面前所说的那些话,他们肯定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样处理不会使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好朋友终究还会是好朋友。

如果换一种情形,你对他们一意奉承,在甲面前附和着说乙不好,在乙面前附和着说甲坏话,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二人或者因此断交,或者和好之后,与你断交。

从这件事可以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时还得充分了解对方,如果发现对方是无缘无故,只是天生有背后说第三者坏话的习惯,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应酬中有意识地疏远他。

如果别人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当面向他提出,或者容而忍之、视而不见。总之,背后议论别人的做法绝不可取。

把别人说成多好他就有多好

美国大银行家培庞·摩根有一篇文稿写道:人会做一件事,都有两种理由存在,一种是看起来很好,一种是的确很好。

人们会时常想到那个真实的理由,而我们都是自己内心的理想家,较喜欢想高尚的动机。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意志,需要激发他高尚的动机。

汉密尔顿的法瑞有一个很挑剔的房客,扬言要搬离他的公寓。但这房客的租约,尚有4个月才期满,每个月的租金是55元,可是他却声称立即就要搬,不管租约那回事。

这个房客,已在法瑞这里住了一个冬季。如果他搬走的话,在这个秋季前,这房子是不容易租出去的。眼看220元就要从口袋飞走了,法瑞很是着急。若在以前,法瑞一定找那个房客,要他把租约重念一遍,并向他指出,如果现在搬走,那4个月的租金,仍须全部付清。

可是,这次法瑞只是向他这样说:“先生,听说你准备搬家,可是我不相信那是真的。我从多方面的经验来推断,我看出你是一位说话有信用的人,而且我可以跟自己打赌,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房客静静地听着,没有作任何表示,接着法瑞提了个建议,让房客将他所决定的事,先暂时搁在一边,不妨再考虑一下。并给了他充裕的时间,如果到时候还是决定要搬的话,法瑞说他将会接受他的要求。

最后,法瑞一再强调他相信对方是个讲信用的人,会遵守自己的租约。

事情果然不出法瑞所料,到了下个月这位先生来见他,并且付了房租。并说,这件事已经跟他太太商量过,他们决定继续住下去,他们都认为至少应该住到期满。

洛史克力夫爵士发现一份报刊上,刊登出一张他不愿意刊登的相片,他就写了一封信给那家报社的编辑。他那封信上没有这样说:“请勿再刊登我那张相片,因为我不喜欢。”他想激起高尚的动机,他知道每个人都尊敬自己的母亲,所以他在那封信上,以另外一种口气说:“由于家母不喜欢那张相片,所以贵报以后请勿刊登出来。”

当约翰·洛克菲勒要阻止摄影记者拍他子女的相片时,便想起一个人人都不愿伤害儿童的高尚动机。他对记者们这样说:“诸位,我相信你们之中有很多都已经是孩子的爸爸,如果让孩子们成了新闻人物,那并不是适宜的。”

柯狄斯本来是梅恩州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后来成为美国《星期六晚报》和《妇女家庭杂志》的负责人,赚了几百万元。他创办刊物之初,不能像其他家的报纸、杂志一样,付出高价买稿子。他没有能力聘请国内第一流作家替他执笔撰稿,可是,他运用了人们高尚的动机。

例如,他会请《小妇人》的作家奥尔克特为他撰写稿子,并且当时是她声望最高的时候。柯狄斯所使用的方法很突出,他签了一张100元的支票,他不是把支票给奥尔克特,而是捐助给她最喜欢的一个慈善机构。

或许有人会怀疑说:“以这种手法,用在洛史克力夫、约翰·洛克菲勒和富于情感的小说家身上,或许会有效。可是,朋友,你这种方法,如果用在那些难缠的人身上,是不是一样有效?”

不错,没有一样东西能在任何情形下产生同样的效果;没有一样东西,能在所有人身上都发生效力。如果你满意你现在所得到的结果,那又何必再改变呢?假如你认为不满意的话,那就不妨试验一下。

信任别人就是信任自己,这是推己及人的道理,信任不值得信任的人,会改变这个人,使他值得信任;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会使这个人更加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