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旁敲侧击,话里有话

旁敲侧击是利用风趣的语言来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的观点。旁敲侧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想,反复品味,它的特点是:谜底被深深地埋藏在谜面下。所以,听众在听完话之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味到谜面和谜底之间微妙的联系。

聪明者的游戏

会说话的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之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它还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往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馆经理很反感,叫来一个女服务员说:“你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的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

女服务员来到那位顾客的桌旁,很有礼貌地问:“先生,你是刮胡子,还是理发?”

话音一落,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女服务员没有直接指出客人有失体统之处,却拐弯抹角地问两件与餐馆毫不相干的事(刮胡子和理发),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女服务员问错了,而实际上还是通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来提醒这位顾客,既使顾客意识到自己失礼之处,又做到了礼貌待客,不伤害他人的面子。女服务员采用的正是“旁敲侧击”的技巧。

说闲话也能敲打人

需要批评或提醒他人而又不便直接向他提出时,便可考虑使用“旁敲侧击”法。从侧面提出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可以此来达到启示、提醒、劝阻、教育他人的目的。

“旁敲侧击”时,要注意在话说出口之前,先开动脑筋,从正面、反面、侧面多角度地想一想,寻找出可以使人得到启示的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最好的,以便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

1.侧面点拨

侧面点拨就是不直言相告,而是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使其明白自己的不满,打消失当的念头。这一技巧通常借助于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如A与B是一对好朋友,彼此都视对方为知己。有一次,本单位的同事C对A说:“A,我总觉得B这小子为人有点太认真了,简直到了顽固的地步,你说是不是?”A一听C的话顿生反感,心想: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缺德不缺德?但他又不好发作,于是假装一本正经地说:“C,我先问你,我在背后和你议论我的好朋友,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C一听这话,脸“刷”地一红,不吭声了。这里A就使用了委婉点拨的技巧。面对C的发问,他没有直接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话题一转,给对方出了个难题,而这个难题又正好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既暗示了“B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不会和你合伙议论他的”,又隐含了对C背后议论、贬损B的不满。同时,由于这种点拨较委婉含蓄,所以也不致让对方太难堪。

2.类比敬告

类比敬告是以两种事物具有的某一相似点作比,暗示警告对方言行的失当,使之明白自己的不满。例如,A公司的经理在一次业务谈判中,受到了B公司工作人员的顶撞。他气冲冲地给B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不向我保证,撤销上次那个蛮横无礼的工作人员的职务,那么,显然是没有和我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B公司的经理听了微微一笑说:“经理先生,对于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是批评教育还是撤职处理,完全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无须向贵公司作什么保证。这就同我们并不要求你们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公司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的职务,才算是你们具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一样。”A公司的经理顿时哑口无言。在这里,B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敬告的技巧。虽然说A、B两公司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即A、B两公司对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无关。B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相似点作比,从而敬告对方所提要求的过分和无理,表达了对态度蛮横的A公司经理的不满。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种技巧表达不满的语气也较明显,但它毕竟不像“直言相告”技巧那样带有警告的成分,所以称之为“类比敬告”,而不是“类比警告”。

3.柔性敲打

有些女孩子喜欢动不动就生男友的气,以显示自己有个性。如果这个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长的娇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不满。有些痴情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的某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会忙不迭地赔礼道歉,更有甚者会贬低自己,请求原谅,以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本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局里做科员,没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总是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她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又是叫烧水又是让拿擦脚布什么的。小李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学徒弟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小李这么一说,小徐当时似乎听出了什么,过后不得不在小李面前表示自己有些过分。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学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