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谕纪泽儿·把书读透才会有心得体悟

我们读书要深入进去,体会其中的内涵。希望你从朱子的涵泳和体察这两句话中,领悟到读书的要旨,用心去追求更高的读书境界。

【原文】

字谕纪泽儿:

八月一日,刘曾撰来营,接尔第二号信并薛晓帆信,得悉家中四宅平安,至以为慰。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邹叔明新刊地图甚好。余寄书左季翁,托购致十幅,尔收得后,可好藏之。薛晓帆银百两宜璧还,余有复信,可并交季翁也。

此嘱。

父涤生字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白话提要】

字谕纪泽儿:

八月初一,刘曾撰到达军营。我从他那里收到了你的第二封信和薛晓帆的来信。从信中知道家中四宅都很平安,我感到很欣慰。

你正在读《四书》,但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其中的原因是你没有做到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在朱子教人读书的方法中,这两句话是最精当的。现在你要读《离娄》,就一定要用心体会其中的含义。《离娄》的第一章有这样两句话:“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我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就没有怎么注意。这些年一直在外面做事,才慢慢了解到身处高位的人一定要遵守道德,身处低位的人一定要遵守法规。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遵守道德的典范,只从自己的心愿出发做事,而不注重法律,那就会出现以下凌上的局面。其中还有一章讲的是“爱人不亲”,以前我读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它有多么亲切。这些年来,我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才意识到治人者之所以不能治人,是因为他们智力不足。这是我的亲身体验。

要理解“涵泳”这两个字的内涵,是十分困难的。我曾经对它作过这样的解释:涵者,就好像春雨滋润鲜花,又好像是清澈的渠水灌溉稻田。雨水太少的话,鲜花就不能被润透;雨水太多的话,鲜花就有倒伏的危险。渠水太少的话,稻田就会因为缺水而变得干枯;渠水太多的话,又会酿成涝灾。只有渠水不多也不少,才能促进稻田的生长。泳者,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又好像人在水中洗脚。程子曾经说,跃进水潭的鱼,特别活跃。庄子则说,在濠梁上看鱼,又怎么知道鱼儿不快乐呢?这是鱼在水中的巨大快乐。左太冲曾经写下“濯足万里流”的语句,苏子瞻则写下了夜卧濯足诗、浴罢诗,这些诗句都突出表现了人天性喜水的快乐。一个会读书的人,会把书看做水,而把自己这种将书看做水的心情当成鲜花、稻田、鱼儿、洗足,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涵泳”二字的深刻内涵。读书的时候,如果只是理解文章的意义,那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我们读书要深入进去,体会其中的内涵。希望你从朱子的涵泳和体察这两句话中,领悟到读书的要旨,用心去追求更高的读书境界。

邹叔明最新刊刻的地图非常不错。我给左季翁写了信,请他购买十幅。你在收到以后,一定要好好珍藏起来。要按时归还薛晓帆的一百两银子。我交给季翁的回信,请代我转交给他。

此嘱。

父涤生字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