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九弟·鼎盛之际更要处处小心
那些督抚一类的官员认为,经常向上奏报新事,不因循常规,是很露脸面的一件事情。在现在这样鼎盛的时期,我们兄弟在这些事情上,可以向后退缩一步。
【原文】
沅弟左右:
专丁送信,具悉一切,所应复者,仍条列如下:
一、折稿皆轩爽条畅,尽可去得。余平日好读东坡《上神宗皇帝书》,亦取其轩爽也。弟可常常取阅,多阅数十遍,自然益我神智。譬如饮食,但得一肴适口充肠,正不必求多品也。金陵战事,弟自行具奏亦可,然弟总以不常奏事为妥。凡督抚以多奏新事、不袭故常为露面。吾兄弟在此鼎盛之际,弟于此等处,可略退缩一步。
二、鲍军仍须由大胜关进孝陵卫,决不可由下面绕来。待过中秋后,弟信一到,余即咨鲍由南头进兵。
三、弟骤添多营,本与余平日规模不符。然赋势穷蹙之际,力求合围亦是正办,余亦不敢以弟策为非。恽中丞余曾保过,凡大臣密保人员,终身不宜提及一字,否则近于挟长,近于市恩。此后余与湘中函牍,不敢多索协饷,以避挟长市恩之嫌。弟亦不宜求之过厚,以避尽欢竭忠之嫌。
四、江西厘务,下半年当可略旺。然余统兵已近十万,即半饷亦须三十万,思之胆寒。弟处米除每月三千石外,本月又解四千石矣。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七月廿三日
【白话提要】
沅弟左右:
我收到了你专门派人送来的信,并知道了信中的一切。我将回复的内容,分条列在下面:
一、奏折稿子都很有条理,很有气势,语言也很通畅,完全能够拿得出手。我平时非常喜欢读东坡的《上神宗皇帝书》,感觉它就很有条理和气势,语言也很顺畅。弟弟不妨常常看一看。等看上十几遍以后,自然就会对自己有所启示。这就好像吃饭一样,只要其中有一种菜能合口味,并且能充饥,那就没有必要再要求有多道菜了。关于金陵的战况,弟弟可自己向皇上奏报,但最妥当的还是不要经常奏报。那些督抚一类的官员认为,经常向上奏报新事,不因循常规,是很露脸面的一件事情。在现在这样鼎盛的时期,我们兄弟在这些事情上,可以向后退缩一步。
二、鲍军仍然要从大胜关进入孝陵卫,而千万不能从下面绕过来。中秋节以后,只要收到弟弟的信,我就会让鲍军从南头进兵。
三、弟弟的军营一下子增加了好几个,这并不符合我平时的规模。但敌人势头下滑之时,最应该实行合围的战略。我也不敢说弟弟的策略不正确。我曾经保举过恽中丞。一般大臣密保的人员,最好永远都不要提起;否则,就有挟长(依仗着自己年老)和市恩(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之嫌。以后我给湘中进行书信往来时,绝对不会过多的索要饷银,以免有挟长和市恩的嫌疑。弟弟也不宜要求太厚,以免会有尽欢竭忠(指朋友对自己竭尽友爱和忠心)的嫌疑。
四、下半年,江西的厘务有望变得旺盛一些。但我统率着将近十万的军队,就是发半饷的话,也需要三十万,想起来就令人胆寒。弟弟那边的大米,除了每月的三千石以外,这个月又解送了四千石。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