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明与文明起源

1 什么叫“文明”

“文明”是一个含义较广的多义词,1976年出版的《韦氏国际词典》所罗列的定义就有7种之多。本书所说文明的含义,是历史学界对文明较为一致的解释,指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这一阶段摆脱了原始社会状态,国家已经产生,并具有一系列较高水平的文化。

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称为“文明”,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100多年前,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其中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就是“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恩格斯则精辟地指出,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国家的存在,“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20世纪5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将城市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并称其为人类历史上的“城市革命”。他罗列了早期城市生活的十大特征,包括密集的人口、巨大的公共建筑、以国王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文字的发明、高超的艺术、远程贸易等方面。自柴尔德以后,世界上有许多学者为文明社会特征开列了各种清单,如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说,古代文明具有三项特征:居民不少于5000人的城市、文字、复杂的礼仪中心。中国考古学家夏鼐说文明具有四大特征:国家、城市、文字和金属器,除了国家组织以外,文字是区分史前文化和文明的最重要标志。

总而言之,文明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继史前社会之后的一个高级的发展阶段,与史前社会相比,具有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较高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其中,国家组织和制度的存在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文明社会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史前时代漫长的社会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明植根于史前的文化,文明的起源史就是构成文明社会的各种因素在史前时代产生、演进、聚合、升华的历史过程。

2 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但在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出版以前,中国文明在西方人的知识结构中还是一片空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的强弓弩箭击碎了西方人独尊的美梦,也踏平了中西交通的沟沟坎坎。随着四大发明的西传和西方旅行家、传教士的相继东来,中国文明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探求。他们惊讶于中国文明的辉煌灿烂,甚至不相信在遥远的东方会生长出如此发达的文明。于是,当中国的明清皇帝仍以天朝独尊的时候,西方学者已在讨论中国文明的根源问题了。按照当时欧洲人研究文明起源的思维定式,首先想到的便是上帝的老家——近东地区。神学家们宣称,中国人就是诺亚的子孙,是古代的巴比伦人不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塑造了中国的文明。

这种被称为“中国文明西来说”的学说,受到相当一部分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的尖锐批评。早在20世纪初,中国学者就指责宣扬“西来说”的西方人犯了生吞活剥的毛病,摭拾一鳞半爪,强加附会,造出种种奇怪的学说。新的考古发现,也使“西来说”的臆想不攻自破。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距今46万~23万年的猿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证明中国也是早期人类的生存地之一。1928年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发现了灿烂的殷商青铜文明。1930年山东龙山镇城子崖发掘,发现了以精致的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随后又在安阳后岗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与小屯殷商文明的先后叠压关系。这些都证明中国文明自有源头,使得“西来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量的新发现填补了中国文明渊源问题上的许多时空空白,中国文明、文化和人种的本土起源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科学证明。中国文明是由中国人的祖先创造的,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考古学界仍有人认为以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开始。1977年后,古文字学家唐兰分析了山东大汶口文化新发现的陶符,认为这些符号就是文字,中国文明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开始,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但是,许多人对此持有异议。1983年,考古学家夏鼐提出处于夏末商初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已达到了文明的阶段”,“比二里头更早的各文化,似乎都是属于中国的史前时期”,这一观点代表了80年代初学术界对中国文明起源时间较普遍的认识。80年代中期以后,一系列距今5000年左右的遗址出土了文化层次较高的遗存,又使文明的起源成为争论的焦点。

这些争论涉及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国早期文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都承认,任何文明都是不会突然出现的,文明的形成过程就是文化不间断的累积过程。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就是随着社会的进化,各种文明因素的累积过程。夏王朝时期,中国文明已经成熟;进入商代,中国文明已经十分辉煌。至于文明的曙光照在华夏大地上,则是在夏王朝之前的事情了。如果将中国最早的文明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先民们在漫长的史前时代所取得的种种成就,便是它赖以诞生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