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难

    【原文】

    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1],有覆[2]有溢[2],有关[3]有格[3],何谓也

    关之前者[4]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减者法曰不及[5]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6],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4]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7],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提要】

    本难界定了寸、尺部正常脉象的特点,讨论了太过与不及、覆溢等异常脉象及其原理与意义。

    【注释】

    [1]乘:强加。

    [2]覆、溢:覆,覆盖;溢,满溢,泛溢。

    [3]关、格:关,关闭;格,格拒。

    [4]阳、阴:阳指寸脉,阴指尺脉。

    [5]遂:直趋延续。

    [6]外关内格:指寸脉太过,脉位超过九分,泛溢于鱼际脉象的病机,是阳气外闭而不下,阴气从内格拒阳气。

    [7]内关外格:指尺脉太过,脉位超过一寸脉象的病机,是阴气内闭而不上,阳气从外格拒于阴。

    【白话解】

    三问:脉有太过与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这是什么意思?

    答:关部的前面为寸脉,属阳,长度九分而带浮象。超过此标准称为太过;达不到此标准称为不及。如果脉上盛而冲达鱼际,称为溢脉,是外关内格,即阳外闭而不下,阴从内出而格阳于外,此为阴乘阳位之脉。关部的后面为尺部脉搏动,属阴,长度一寸而带沉象。超过此标准称为太过;达不到此标准称为不及。如果脉下盛而尺部垂长,称为覆脉,为内关外格,即阳气太盛,阴内闭而不上,阳从外格阴于内,此为阳乘阴位之脉。因此说覆、溢脉都是阴阳之气相互隔绝的真脏脉,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脉象已败,预后不良。

    【按语】

    本难讨论脉象的太过、不及和覆、溢脉的原理及意义,指出太过、不及的脉象是阴阳失调的反应,而覆、溢脉则是太过、不及之极, 以至阴阳关格离决,预后凶险。这里阴阳相乘是其病因,内外关格为其脉理机制,覆溢是其脉象。真脏脉为病人垂危时所见的凶险脉象。本难以覆、溢脉为真脏脉,似与《内经》无胃气的真脏脉含义相悖,其实师承各异,本难所论覆、溢脉,已属阴阳关格离决,全无从容冲和之胃气,预示死期将至,因此其临床意义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