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十 难

    【原文】

    七十难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1]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2],得气**引持之阴也[3]。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4],得气推内之阳也[5]。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提要】

    论四时的不同刺法。

    【注释】

    [1]致:这里指取。

    [2]肾肝之部:指脉的筋骨层。

    [3]引持之,阴也:引持,提引。谓提举针体以引肝肾阴气上达阳分。

    [4]心肺之部:指脉的肌表层。

    [5]推内之,阳也:内,纳入。谓将针插入以推送心肺的阳气深达阴分。

    【白话解】

    七十问:医经上说,春夏季节针刺宜浅,秋冬季节针刺宜深,这是什么道理?

    答:春夏季节,自然界的阳气蒸腾向上,人身的阳气也趋向于上部和肌肤浅层,所以应当采取浅刺的方法;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沉伏于下,人身的阳气也藏匿于内部和筋骨深层,所以应当采取深刺的方法。

    在针法上,春夏两季各需引导一阴之气,秋冬两季各需引导一阳之气,这是什么道理?

    答:春夏气候温暖,阳气偏盛,必须从内部引导一些阴气外合于阳。具体针刺手法:在开始进针时,即深刺到肝肾所主的筋骨部位,“得气”后,再将针提举以引导肝肾阴气上达阳分。秋冬气候寒冷,阴气偏盛,必须从外部引导一些阳气内合于阴。具体针刺手法:在开始进针时,即浅刺到心肺所主的血脉皮肤部位,“得气”后,再将针深刺以引导心肺阳气达于阴分。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必须引导一阴之气、秋冬必须引导一阳之气的针刺方法。

    【按语】

    本难首先讨论四时不同刺法。经脉营卫之气,随自然四时阴阳之气的消长,呈现内外出入的变化,在针刺治疗时就要根据四时的变化,掌握针刺深浅的手法。此外,进一步讨论了春夏取阴养阳、秋冬取阳养阴的刺法,这是对《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法则的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