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八 难
【原文】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1],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2],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3]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也。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4],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5]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提要】
本难讨论寸口脉三部与脏腑经脉的配属关系、寸口脉三部九候的诊法,以及积聚和痼疾的脉诊方法。
【注释】
[1]四经:指太阳、少阴、太阴、阳明四种经脉。
[2]上下部:上指寸部,下指尺部。
[3]法:法象、比象。下同。
[4]积聚:病名,积指有形的包块,聚指无形的肿物。
[5]痼疾:痼,gù,音固。指经久难愈的顽固性疾病。
【白话解】
十八问:寸口脉有寸、关、尺三部,每部脉都与四条经相联系,如手经的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和足经的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分别与在上的右寸部和在下的左尺部相配属,为什么有这样的配属呢?
答: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五行属金,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五行属水,金能生水,水的流势向下而不能逆行向上,所以属水的肾经与膀胱经在寸口脉上配于在下的左尺部;属金的肺经与大肠经在寸口脉上配于在上的右寸部。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在五行属木,木能生火,火势炎上而不能下行,所以属火(君火)的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寸口脉上配于在上的左寸部;属木的肝经和胆经在寸口脉上配于中间的左关部。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五行也属火(相火),能生属土的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土的方位在中央,所以属土的脾胃在寸口脉上配于中间的右关部;属火的心包经和三焦经在寸口脉上配于在下的右尺部。这些都是根据五行母子相互生养的原理来确定的。
问:脉诊中有三部九候的方法,各部分别诊察哪些疾病呢?
答:所谓三部指寸、关、尺;九候,指浮取、中取、沉取三候,三部共九候。寸部在上,取法于在上的天,能诊察胸部以上至头部的疾病;关部在中,取法于天地之间的人,能诊察胸膈以下至脐之间的疾病;尺部在下,取法于在下的地,能诊察脐部以下至足之间的疾病。临证时应根据以上方法确定疾病的部位,然后再进行针刺治疗。
问:人如果患有深部滞留日久的积聚,可通过切脉的方法诊断出来吗?
答:如果发现右侧的胸胁部有积聚,那么右寸肺脉部位应出现结脉,脉的结象明显为积聚严重,结象轻微则表示积聚之气也轻微。
问:有时右寸肺脉部位没有出现结脉,但右侧的胸胁部有积聚,这是为什么?
答:右寸肺脉部位虽然没有出现结脉,但右手的脉象一定是沉伏。
问:人如果患有外部经久不愈的痼疾,是否可用同样的方法诊断?还是另有其他不同的方法?
答:所谓结脉,指脉搏动过程中偶有一次间歇,而且间歇没有规律;所谓伏脉,指脉气行于筋的深层;所谓,浮脉指脉气行于肌肉的浅表层。内外左右积聚、痼疾的诊断,皆可依据于此。即脉伏结主病在内,脉浮结主病在外,结左则病在左,结右则病在右。如果脉伏结而内无积聚,脉浮结而外无痼疾;或内有积聚而脉不结伏,外有痼疾而脉不浮结,为脉象与病证不符,或病证与脉象不符,属于难治的死证。
【按语】
本难主要讨论寸口三部与脏腑经脉的配属关系,作为诊察脏腑疾病脉诊分部的依据。其原理是根据脏腑与五行相合,并按照五行更替相生次序配置于左右寸口。这种脉法为《难经》首创,并成为后世医家讨论脉位分部的主要依据。本难所论的三部九候,为寸口脉法,与《内经》三部九候遍身法有别。
另外,本难还论及内部积聚和外部痼疾的脉证对应关系。结脉是气血瘀阻的反映,内部积聚脉见结伏,外部痼疾脉见浮结,是脉证相符的正常情况;若内部积聚脉不见结伏,外部痼疾脉不见浮结,则是脉证不符,一般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