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难
【原文】
八难曰:寸口脉平[1]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2],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3]。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提要】
本难通过讨论“寸口脉平而死”的原理,着重阐明原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注释】
[1]寸口脉平:寸口,这里指寸部;平,平常。
[2]门:即门户,因司开合出入,故含有“关键”的意思。
[3]守邪之神:守,防御;神,神气,这里可理解为功能。守邪之神指卫外御邪的功能。
【白话解】
八问:有的人寸部脉没有显著变化,而竟会死亡,这是什么原因?
答:全身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都是由生命本原之气来维系的。所谓生命本原之气,叫做原气,又称元气,就是产生于两肾间的生命动力之气。它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功能活动的根本, 维持呼吸之气出纳的关键,是三焦气化的发源地,又具有抗御病邪的功能。所以原气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它的盛衰反映在尺部脉象上,有如花草树木的根一样,草木的根被铲断,茎叶就要枯萎,尺部无脉就标志着人的原气已经衰竭,即使寸部脉象没有明显的变化,人也是要死亡的。
【按语】
文中指出:“寸口脉平而死”,是因为“生气独绝于内”。生气即肾间动气,此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五脏六腑及其功能赖以濡养和激发,十二经脉之气赖以产生与推动,呼吸赖以维持与纳气归原,三焦赖以禀受与气化,又是人体抗御邪气能力的根本。关于“肾间动气”具体所指, 六十六难指出:“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指出肾间动气即原气。三十六难又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指出命门就是原气维系和发生之处。言其动气是特别强调其对脏腑功能、经脉运行、三焦气化与呼吸功能的激发推动作用。此气源于先天父母之精,生化于肾间命门,是人体先天之气的概括。《难经》提出的命门原气(元气)学说这一重要的中医理论,是对《内经》肾气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后世对原气(元气)、元阴、元阳及其与肾关系的讨论,均源于《难经》。
关于原气与脉象的关系,由于寸属心肺、尺属肾命,所以候察尺部脉就成了判断原气盛衰的重要方法,正如十四难所说:“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脉有根本,人有元气”。即后世所谓“脉贵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