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难

    【原文】

    二十三难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1],可晓以不

    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

    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合三丈九尺**。

    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合一丈五尺**。

    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凡脉长一十六丈尺此所谓经脉长短之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别络十五皆因其原[2],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3],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经云明知终始[4],阴阳定矣何谓也

    终始者脉之纪也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5], 如环无端故曰始也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死各有**故曰终也**。

    【提要】

    本难论经脉的长度和流注顺序。

    【注释】

    [1]度数:指经脉长度的尺寸(同身寸)数。

    [2]皆因其原:指十五别络都源于经脉,从经脉分出侧支,并与经脉伴行。

    [3]朝于寸口、人迎:朝,朝会,汇聚。寸口、人迎的部位,各注家有两种观点:一是以手太阴经动脉太渊为寸口,足阳明经挟喉两旁动脉为人迎;一是寸口脉左手关前寸部为人迎,右手关前寸部为寸口。从《难经》独取寸口诊脉法来看,似以后者为妥。

    [4]终始:始,指经脉的正常运行。终,指经脉之气衰竭。

    [5]阴阳之气通于朝使:朝,朝会,汇聚。使,派遣使者。谓阴阳之气既朝于寸口,又从这里运行全身。

    【白话解】

    二十三问:可以讲解一下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测量的长度吗?

    答:手少阳三焦、手阳明大肠和手太阳小肠这三条经脉,都是从手走头,各长五尺,左右六条,五尺乘以六共三丈。

    手厥阴心包、手少阴心和手太阴肺这三条经脉,都是从手到胸中,各长三尺五寸,左右六条,三尺五寸乘以六合计二丈一尺。

    足少阳胆、足阳明胃和足太阳膀胱这三条经脉,都是从足到头,各长八尺,左右六条,八尺乘以六共四丈八尺。

    足厥阴肝、足少阴肾和足太阴脾这三条经脉,都是从足到胸,各长六尺五寸,左右六条,六尺五寸乘以六合计三丈九尺。

    位于人体两足的跷脉,从足到目,长七尺五寸,左右两条,七尺五寸乘以二合计一丈五尺。

    督脉和任脉,各长四尺五寸,四尺五寸乘以二合计九尺。

    以上二十八条经脉共计十六丈二尺,这就是经脉的尺寸长度。

    人体的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它们的经气循行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终止呢?

    答:经脉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气血、贯通阴阳以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它起始于中焦,首先依次流注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从手阳明大肠经再依次流注到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从足太阴脾经再依次流注到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太阳小肠经再依次流注到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从足少阴肾经再依次流注到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从手少阳三焦经再依次流注到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后从足厥阴肝经又回流注入手太阴肺经。

    十五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旁支,它们沿着所分出的经脉分布,彼此连结,如环无端,使经脉贯通而气血灌注全身,同时全身经脉气血朝会于寸口、人迎。所以在这两个部位上诊脉,就能诊查病情、判断预后,指导疾病的治疗。

    医经上说,懂得脉气的终始,就可以判定人体阴阳经脉之气情况。这句话怎样理解呢?

    答:脉气的终始是脉诊的纲要。所谓始,就是各阴阳经脉之气都会聚于寸口、人迎,然后又从这里运行全身,循环往复,如环无端。这种经脉之气正常的循行,就是人体生机的开始。所谓终,就是三阴三阳各经脉之气的衰竭,一旦经脉之气衰竭,人就会死亡,死亡时各有不同的征象。这种经脉之气循行的终止,也就是人体生机的终结。